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6月30日免费版
重要提示:
①书房不接广告不带货,不发软文不开课,每月月底发付费文章一篇,定价180微信豆。
认真奉献有价值的内容,被读者直率地用真金白银认可,无需去打造无私人设,再曲线变现。这是我心目中公众号该有的样子,也是我一直想尝试和探索的事情。
②本文收费只是因为适逢月底,而不是因为含有重要内容或神秘代码,请不要因为好奇心而浪费金钱。更何况,即使是老唐认为重要的内容,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或有价值的。
③本月书房已推送免费原创文章12篇。本文同样会在下周五晚上推送免费版,届时可以免费阅读全部内容。
读完上面三条提示后,依然坚持付费阅读的朋友,老唐表示诚挚的感谢。完全是因为有你的认可、支持和鼓励,老唐才实现了持续不断的产出。谢谢你采用如此优雅而体面的方式鼓励老唐码字,谢谢
茅台分红到账,今天(6月30日)早上开盘买入洋河和分众,成交价均为开盘价:132.43和6.81。
至此,2023年上半年累计交易5次。累计交易额占实盘市值比例,略低于3.5%,全部为分红再投入。
不过,今天早上同时还创下另一个纪录,2023年遇到的第一只破发新股出现在今天:一签阳明电气,连税费在内亏了3031.42元。
这是自2016年1月5日,申购新股不用提前冻结资金(中签后才缴款)政策实施至今,第二次遇到破发,也是单笔金额最大的一次。第一次是2022年9月26日上市的信科移动,破发亏损1030元。
今年上半年新股中签率挺高,但利润已经非常微薄。我采用极其简陋的偷懒办法:市盈率小于50倍的一律申购;中签一律交钱;有涨停板的一律开板即卖;没有涨停板的上市就卖。
倒是省事儿,但也只是捡点儿小钱。上半年全家合计3个账户,中21签(11只个股),遇1只破发,合计获利仅约2.2万元,简直是骨瘦如柴。
今年新股中签的缴款,我是额外转款进去,然后卖出次日一律转回银行,与实盘组合完全无关。
上半年没有往实盘里增加一分钱新资金,原因我在去年年底的文章里说过,此处略过。
半年仅交易不到3.5%的仓位,但居然周周有实盘周记。这在很多『炒』股人士看来,完全是在刷存在感、骗阅读量的,哈哈
我们来股市是为了财富增长,不是为了『操作』。『没操作』其实是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,也是最难的一种操作——能懂这句话的,就已经很难亏钱了。
目前持仓:腾讯44%,茅台21%,洋河14%,分众13%,古B9%。
下表除『当前股价』和百分比之外,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。
#上期数据
注: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,不估算三年后估值;
②持股比例=持股市值/账户总值。在无交易状态下,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,而发生小幅变化;
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-0.75%,2023年内老唐实盘净值+2%(四舍五入)。
用去年底数据vs此刻数据
注意:此刻表格里的股价,除古B外的其他四只,都因分红除过权了。
我们会发现,持有公司无变化。
上半年沪深300指数-0.75%(加回股息后的全收益指数上半年+0.46%),老唐实盘收益+2%。
持有的五只个股,三涨两跌,其中洋河大幅跑输同期指数(后腿洋
注①: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,取『基金净值法收益率』和『资金加权收益率』二者之间较低的数值记录——今年上半年没有资金出入,这两个数据是一样的。均不含新股收益。
注②:沪深300指数收益,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,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。
加回现金分红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,2013年末收盘为2610.75点,今天收盘5275.95点,9.5年年化收益率7.69%;同期老唐实盘年化收益率23%。
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,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,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。
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,都有腰斩的风险。请坚持独立思考,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。切记切记。
①茅台大股东完成增持承诺。
②分众分红及买入计划。
③古井股东大会信息及分红买入计划。
④腾讯回购即将停止及其他。
⑤本月阅读及好书推荐。
去年特别分红实施时,大股东承诺在2023年6月27日之前,拿出不低于15.47亿,不高于30.94亿的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茅台股票。
6月27日晚,大股东披露了增持完成情况:略高于下限完成承诺。
合计投入17.45亿,增持95.72万股,买入均价约1823元/股——买点选的不咋地呀,简直和某胖择时水平一样烂
对照一季报披露数据看,从4月21日到6月26日这两个多月里,大股东一共就买入约8万股(截图来自一季报第4页)。
合计投入资金不超过1.5亿,占期间市场成交金额的比例,几乎可以忽略:以5月为例,当月茅台成交额812亿,成交量4755万股。
可是,我印象里前两天网上看到好多类似《贵州茅台跌落神坛,大股东重金增持也托不起股价》之类的文章,这大概就是市场炒家的热闹吧。
大股东略高于承诺底线买入,大致一是没有人肯担责任,二是这里也确实属于合理估值的上沿,没有明显的便宜可占。
6月28日晚印钞机又吐钱了,每1手茅台都可以得到2591.1元现金分红。对这个分红来源的认识,是投资理念的重大分水岭!
我们常常看到听到有人不屑地怼投资者:『分红还不是要除权,挖肉补疮而已,高兴啥?』。
能彻底想明白茅台这个案例的分红问题,能明白企业能赚钱,股权就有价值。赚钱能力越强,股权价值越高。
这和上市不上市都没关系,更不要说有没有庄家炒作呢!如此这般,『买股票就是买企业』的理念就算形成了。它很简单但很重要。
茅台2001年上市,当年市值最高点不足100亿:二级市场股东合计出资约22.5亿元,得到公司总股本2.5亿股中的7150万股,占比28.6%。2001年年内股价最高点是39.3元。
上市22年期间,没有再向股东伸手要一分钱。合计赚回归母净利润超过3700亿,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086亿(下表单位万元)。
出资22.5亿的二级市场群体,至少已经收到600亿以上现金。
说『至少』是因为虽然2086×28.6%=596.6亿,但因为2006年股改时大股东有额外的送股及让渡了部分现金分红,所以到手超600亿是确定的。
说分红要除权的人,看着这个数据,可能脑壳青痛了。这除权可咋除?原市值不到100亿,现金分红2086亿,现在的市值应该是-1986亿?
结果此刻公司实际市值还有2.1万亿出头。这些钱从哪里来的?庄家吗,韭菜吗,牛市吗?想通这个问题,很重要。
分众今年的分红比较肥美。
不算1月份已经实施的每股0.14元分红,仅这次0.28元/股,已经以13%的持股比例,拿到五只个股现金分红总额的31%出头。舒坦。
还剩古井的分红没有披露到账时间。昨天上午刚开完股东大会,估计下周也要披露了。
古井B的分红,每股3元人民币,折成港币到账。去处早就说过了。因为是港币,稀缺品,到手时无论股价高低,都会马上再买入古井B。
据现场参加了股东大会的@欢乐大草莓 分享,古井的股东大会比较土豪。
每位参会股东除中午的自助餐之外,还送了瓶一斤装的古井烤麦香“年三十”酒(京东售价两千出头),一盒古井科技公司的海参牡蛎提取物酵素。
股东大会问答环节,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主要信息有:
A.对完成2023年目标很有信心,目标见截图。
B.2022年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收增幅的原因是,年份原浆产品在销量结构中提升;费用因为结构优化而降低;费用投入精准度和效率提高。
C.市场白酒普遍价格倒挂(指经销商批发价低于公司出厂价),但根据古井自己掌握的数据,古井酒的渠道不存在价格倒挂;
D.2024年9月或10月,在建新产能会投产。届时古井的产能将达到国内一线白酒企业水平,为古井的『全国化、次高端、古20』战略提供支撑。
本周腾讯发布公告,将于8月16日发布半年报业绩。按照联交所规则,业绩前一个月不能回购,因此,腾讯的回购将在7月15日(周六)前停止。
还有整两周。如果价格配合,大致还能回购40亿港币。希望接下来的两周腾讯股价低迷一点,支出40亿能多买一点股份回来,哈哈。
另外,本周有件和腾讯大股东有关的小事,虽不重要,但值得一聊。
6月27日晚上腾讯大股东发布财报,同时披露了一个拆除相互持股的计划。
6月28日上午,我和成都老友刘马克沟通后(他直接持有荷兰上市公司prosus的股票),手绘了一份示意图,于当天中午让书房@食兔君帮忙制成了图。谢谢兔兔。
这个事情,语言描述比较复杂,但看图其实很简单。
当前的持股结构是横线以上『拆解前』的模样。N和P相互持股,N持有P的43%股权并拥有72%的表决权(同股不同权方式),同时P持有N的49.86%股份。
这次计划通过一整套复杂的交易处理(关注意义不大),最终达到的结果就是横线以下『拆解后』的模样。
P的股权结构没有变,但N变成了纯粹的公众公司。管理层通过持有N公司更高表决权的B类股份,达到实际控制N公司的效果。N公司再通过72%的表决权,实质控制P公司。
注意:表决权和股权不是一码事。港股也有很多同股不同权的企业,其中表决权管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策。股权涉及的是经济利益,分红及公司资产所有权是按股权比例分的。
拆解互相持股是为了简化公司持股结构,减轻监管压力。
由于N、P对腾讯的投资是通过MIH间接持有的,所以他俩之间的捣腾,不影响对腾讯的持股,同时也不影响减持计划。
我的意思是说,大股东还将继续减持腾讯的股份。
很有意思,南非大股东披露无上限减持计划,正好是去年的此刻。
我写的《腾讯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无需介意》一文,就发表在2022年7月1日出版的《证券市场周刊》上。
整整一年过去了,这个减持计划对股价是什么影响呢?看图
2022年6月30日收盘股价为333.87港币(前复权,当日实际收盘价为354.4港币),一年后的此刻331.6港币,几乎无波动,是不是算无需介意呢?
当然,如果有人坚持说如果没有大股东减持,早就涨上去了。我无法反驳,算我输
我之前多次说过,这个减持计划和腾讯股价在高位还是低位没有关系,只要N或P相对于腾讯存在折价,哪怕腾讯跌到100港币,他们也会照样减持。
这个逻辑很多朋友想不明白,我此处借助上面这个图再简单粗暴说一回。
此处我们略过全资子公司MIH,直接理解为荷兰上市公司P持有24.88亿股腾讯+其他资产。
为便利理解,我们假设P公司的总股本也是24.88亿股(注意,这是假设),同时我们假设其他资产就是248.8亿欧元现金(实际是一堆公司股权)。这意味着每一股P含1股腾讯+10欧元现金。
这里有两个变量,P的股价和腾讯的股价。在我们上述假设下,此时P的合理股价=腾讯实时股价+10欧元-跨市场交易费用。
只要P的实际股价,和依照腾讯实时股价计算出来的合理股价(再次提醒,10欧元是示意数据,其实是一堆股权)有足够的差价,这个套利就会持续。
所以,哪怕腾讯跌成85港币,但如果P的股价同时也跌至远低于85/8.5+10=20欧元(1欧元≈8.5港币,注意:回购注销后P股的含腾量不再是1:1,公式要变,但逻辑不变),大股东仍然会减持腾讯+回购P。不知道这样说,还有没有朋友理解不了?
去年此刻,P的股价只有这个合理股价的53.07/116.5≈46%。
按照大股东最新披露,自减持计划启动至2023年3月31日,N和P两家公司的折价率已经降低了约17个百分点。
折价率的缩小和回购注销两项行为,共同为N和P的股东创造了约290亿美元的价值。
以上,就是我要说的,腾讯大股东依然会继续减持的原因。
本月阅读纸质书五本,其中有两本四星推荐。
首先推荐《诚信的背后》。
这是一本很有名的旧书。以前书名叫《泥鸽靶》的时候,我看过电子版,好多年前的事儿了。
换了个名字出版,蒙我又买了一回,哈哈。不过,打开一看,好像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,居然又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遍。
所谓《泥鸽靶》,指的是泥靶实弹射击比赛。它是华尔街知名投行摩根史丹利旗下固定收益部门每年一次的游戏,可能泥靶做的是鸽子形状,故名泥鸽靶。
这个『固定收益部年度户外泥靶射击比赛』的英文Fix Income Annual Sporting Clays Outing首字母缩写FIASCO,正好是『惨败』的单词,作者拿它做书名,一语双关。
看书名就知道,写的是摩根史丹利固定收益部门的事情,准确的说是固定收益衍生金融产品部门的事情。
这书之所以名气很大,主要还是他满足了人们对华尔街精英生活和工作的窥探欲望,就像电影《华尔街之狼》一样,在高收入高压力的行业里,少不了酒精、毒品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性活动,满足了人们某种道德批判的需要。
当然,更有价值的东西,是作者利用自己在摩根史丹利衍生金融部门工作的经历,借助一些著名的金融衍生品诞生及发展的过程,把上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市场的一些著名事件都串了起来,方便读者快速了解。
不过,这书有点走黑幕视角,有意无意地把事情往猎奇和阴谋的角度暗示和引导。
其实衍生品永远是两方对赌未来,永远有人赢有人输,投行不过就是发现客户的对赌需求,然后想办法帮助他们设计合法合规的工具,以及帮助其寻找反方观点的对手。
套用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·米尔肯的话说:『金融领域里没有垃圾。只要有需求,就应该有供给,这就是金融的核心』。
以摩根史丹利为代表的投行本身,他们自己是不判断方向、也不去承担风险的,只是从中抽佣。佣金是投行利用金融专家和法律专家设计合法工具,以及利用客户群信息帮助寻找交易方的酬劳。
作者在这本书里,集中了许多客户亏损的案例(盈利的那一方完全不提),暗示这是摩根史丹利不管客户死活,为了佣金坑客户。
为了佣金是必然的,要说是为了坑客户就有点过了。
创造和销售金融衍生品不是慈善事业,销售过程中有些销售人员对风险强调不够,甚至有意识的掩盖风险,这是难免的。
不仅如此,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诞生过程,本身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放大乃至推动人性贪婪一面的『坏』东西。
但那是好东西得以产生的成本,仅仅因为不好的部分就彻底否定金融创新,就属于因噎废食。它有点像如果只允许说100%正确的话,就基本等于封口一样。
金融衍生品的客户永远是两边甚至多边,永远有人赢有人输。投行之所以想赚佣金,就是不知道未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。根本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,坑哪边呢?
至于销售部门对风险强调不够,这一定是存在的。不过,这些衍生品的投资者都是掌控数千万美元、数亿美元甚至更大规模的机构(穷人还不够格买),风险恐怕主要应该由投资机构自行判断,投行即使有责任也是次要责任。
记住这一点,再去看这本书,就可以防止被带偏。
此时,还是可以从中受益不少的,一是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些著名金融事件,比如墨西哥比索大贬值、拉美金融危机、巴林银行破产、日本金融改革、东南亚金融危机等;
二是可以了解一些衍生品的设计思路(这部分是书中略烧脑的部分)和投行的工作模式。
所以做四星推荐,但好像现在没有新书在售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电子书来读。
其次推荐《熄灯:傲慢、妄想和通用电气的没落》。
书,四星。但翻译不太流畅,要有心理准备,加上翻译因素只能算三星半。
这本书是芒格推荐的。
听名字就知道,这是一本探讨通用电气公司(GE)衰落的书籍。作者是美国作家、华尔街日报记者乔治·安德森。
它描述了GE公司传奇CEO杰克·韦尔奇时代就埋下的祸根,以及之后的岁月里通用电器的兴衰,并分析了导致该公司衰退的原因。
封底上有段推荐语,我蛮认同的,推荐者这样写到:
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企业唯利是图、无能和短视的交易决策的故事。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寓言,对于任何想知道(尊崇股价高于所有其他价值衡量标准)的21世纪公司管理层是如何发生灾难性错误的人来说,书中有很多教训——安德鲁·奈斯
书的主要观点大致是,GE公司过于依赖金融业务。它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追求利润最大化,忽略了其核心制造业的发展。
这背后是韦尔奇塑造的『通用电气永远不会让华尔街失望,永远不会让投资者失望,永远追求一流业绩』的企业文化。
长期制定业绩增长目标,提拔和奖励完成目标的人和业务部门,打压和排挤没能完成目标的人和业务部门,这种作法在创造增长奇迹的同时,也埋下了财务调节甚至造假的种子。
通用电气就这样一步步,滑向利用并购及金融公司的复杂业务,调节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深渊。
阅读这本书或许可以,粉碎我们不敢质疑顶级企业的心理障碍。即使被誉为美国最具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公司,里面有些操作也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。举两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:
一是公司CEO全球出行时,除了自己乘坐的庞巴迪或者湾流公务机之外,还有一架空的备用公务机同航线伴飞,以防乘坐的那架飞机出现机械故障,导致延误出行。
作者说即使是国家元首,也没有这样的待遇,而且这么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。遇到紧急情况时,地面上是可以找到其他飞机的;而如果不能降落,后面跟着一架飞机也没有用。这种荒诞的安排持续了十几年。
二是关于通用旗下出售的保险产品,我们直接看截图吧
居然『没人知道当初设计保险条款时采用了什么假设』?保险产品的参数略做调整,就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百亿美元,吓人吧?
注意,这不是巴菲特收购的通用再保。这是俩家不搭界的公司。不过,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,巴菲特还真的投入30亿买过通用电气的优先股,用自己的信用换钱了。
巴菲特买的是附带期权的优先股,年息10%,三年后通用可以加价10%回购。五年内巴菲特额外拥有按照22.5美元/股的价格,购买最多30亿美元通用普通股的权利。
这笔投资巴菲特吃了三年股息后,被加价10%回购了,也就是说赚了12亿美元。
期权没赚到啥钱,巴菲特2008年10月买优先股的时候,通用股票的价格大概就已经从2007年高点170美元附近,跌至22美元附近,看着已经跌去超过八成,但到2009年2月又跌到6美元以下,等于跌了80%以后又跌了约70%。
2011年优先股被回购后,巴菲特在2013年10月期权马上要失效的时候,按照22.5美元的价格买过1070万股。因为金额太小,后来没注意到报道,模糊印象是微赚清仓了。
扯远了,说回《熄灯》。谈企业衰败的书籍,我一般要特别给点加分,因为市场缺少这样的书。所以这本书即使翻译的不够流畅,但我依然给四星推荐。
江南进入梅雨季节,适合散步的时间少了。本周散步两次,合计不到8公里。
今天早上忘了上秤,不知同比变动,下周再说,哈哈......
祝朋友们周末愉快